当年阿里资金链快要崩断时,砸入100万做了这件事
2020-07-29 08:47:1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吴晓波频道

 文 / 巴九灵(微信公众号:吴晓波频道)

7月10日,阿里巴巴发布了2020年财报。

同一时间,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公开发表致股东信,在信中他特别感谢了过去一年,阿里巴巴员工为公司所付出的努力,阿里员工是阿里的骄傲。

一直以来,阿里人才辈出,良将如潮,令不少企业羡慕不已。

比如技术上,拥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坚、金榕等数十位终身教授以及闻名世界的科技大神;在管理上,还有蔡崇信、张勇、卫哲、彭蕾、井贤栋、童文红等业内认可的能人高管,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。

此外,截至2019年上半年,从阿里走出的人才已经超过10万,其中超过500位担任CEO,创立了超过1200家企业,涉及企业服务、电商、金融、本地生活等领域,企业总估值高达10000亿元。

阿里向来视“人才”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素有“阿里巴巴唯一生产的产品,就是干部”的说法。而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出人才,也证明了阿里人才培养体系的成功。

那么,阿里是如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呢?

这还要从阿里2000年的变革说起。

寒冬中阿里花时间“系鞋带”

2000年4月,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一泻千里,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遭遇毁灭性的打击,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。

当时才刚刚起步的阿里,陷入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期。

2001年1月,阿里巴巴账面上只剩下700万美元的现金流,只能维持半年多的公司运营。更可怕的是,当时的阿里还处于烧钱阶段,尚未找到盈利的方法,烧完这笔钱后,大概率不会再有任何投资机构愿意投他们了。

陷入危机的阿里,开始大规模地撤站裁员,随后,整个公司陷入低气压中。

为了让员工重新提振信心,让阿里巴巴活下去,马云开始整顿内部,锻炼队伍,把管理方式带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
2001年4月,阿里决定以书面的形式把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、使命和三大愿景目标固定下来,并拿出100万开始培训员工,开设 “百年大计” 和“ 百年阿里” 培训班。

“2001年公司的口号是活着,在阿里巴巴不赚钱没盈利的时候,投资100万做培训是个很大的动作。”当年专门掌管人力资源的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蕾说道。

当时,阿里邀请外面的专业公司进行设计,先培训主管,然后是中层、高层,马云、彭蕾、孙彤宇等“十八罗汉”都积极参与其中。此外,阿里还积极培训销售人员,为后期的供应商之战储备了大量优秀销售人员。

回顾这一次变革,阿里巴巴“十八罗汉”之一的孙彤宇说道:“寒冬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好事,腾出时间让我们做很多改变。寒冬时的奔跑或许不是那么快,但有时间系系鞋带。”

近20年以来,阿里巴巴逐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,基本覆盖了新人、leader(领导)、全球化人才和专业人士所有层级,从腿部“三板斧”到腰部“三板斧”,再到头部,梳理形成了4线13类,共计600门课程,其中4线包括:文化课、管理课、专业大学和针对海外人才的全球化课程。

阿里的人才培育,马云一直强调要少挖人,多培养人,“在其他地方长得最茂密的大树,移过来最容易死亡,我们需要的是青年树,有培养潜力的树,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森林。森林是不可能靠移植外面的大树而成的。”

也正是通过系统培训,阿里巴巴的员工队伍从“游击队”变成了“正规军”,熬过了互联网的第一个寒冬。

人才培养更要注重内功

初创时期的阿里,在面临危机时,有魄力砸钱投入100万“修炼内功”,成功在寒冬中存活了下来。

壮年时期的阿里,不断完善人才培训体系,成为了今天万亿市值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。

2020年,百年一遇的疫情,打得许多企业措手不及。随着疫情而来的“危”与“机”,一些企业看到了生存艰难,一些企业则像初创期的阿里那样,看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。

然而,许多中小企业在人才培训,尤其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训方面进展缓慢。

针对这一需求,我们推出适合企业全员学习的线上培训产品——890大学,以知识服务商的角色,致力于把这个时代专业、前沿的知识提供给每一位企业员工。

老字号菜百首饰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今年初,正值珠宝销售旺季,在疫情影响下,全国15万余家珠宝店几乎都关门了,1000多万从业者无所适从,国内整个珠宝行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。

一直以来,珠宝销售人员培训存在全国门店多、集中培训难度大、一线员工基本素质参差不齐、珠宝课程不够实用等难题。

去年7月,针对珠宝行业的培训难题,890大学与中宝协、中宝评共建珠宝行业的线上培训课程。

当时,老字号菜百首饰公司与890大学合作,选择了珠宝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素养等数十门课程,搭建了属于公司的全员学习平台,从珠宝行业基础知识、岗位技能再到精英素养,所有员工都能各取所需。

在疫情期间,菜百首饰通过890大学,实行“365天学习计划”,推进全员营销,并不断发力于短视频、直播等新营销方式,在疫情期间更是实现了门店平稳运转。

同样选择与890大学合作的还有苏州工业园区。

在该园区内,有不少正在准备上市的企业。为了助力企业上市,3月,苏州工业园区携手890大学,打造了“苗圃线上商学院”。

它聚焦于园区的“企业上市金色苗圃工程”,通过内容定制化,提供金融资源、专业培训等增值服务,帮更多企业梳理上市的疑点、难点和机会点。目前,苗圃商学院已为园区内头部企业600名员工答疑解惑。

此外,国有企业青岛真情巴士集团选择与890大学合作,搭建了“真情巴士大学”。

在过往的培训中,真情巴士负责人表示:“不少培训课程没有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进行设置,往往是基层员工听不懂,执行团队觉得内容不落地,高层领导觉得内容讲得浅……虽然做了一场培训下来,但是培训针对性不强,前后不靠,久而久之,没了积极性。”

而在与890大学的合作中,真情巴士企业大学选择以“通识课+行业课+企业自制课”的模型,为企业的276名管理人员提供了丰富而专业的课程体系。

在运营上,890大学提供可视化的跟踪学习报告,真情巴士负责人可以了解到各部门学习数据报告及学习排行。

目前,真情巴士员工登录App学习率达到77.54%,每天人均学习时长30分钟。开启学习的第一个月,学习的总时长就高达1483小时,全体员工学习积极性迅速提高。

为企业成长加速

在打磨890大学这个产品时,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,虽然不少企业非常愿意花钱让员工学习,但往往收效甚微,在过往培训中他们常常面临这样的三大难题:

1.课程内容不成体系。市面上的内容无法自成体系,课程质量良莠不齐。

2.培训效果难跟踪。传统培训缺乏学员参与数据,且难以汇总,学习效果难评估。

3.缺乏有效运营手段保证学习效果。企业员工在学习中,仍然缺乏有效的运营手段和激励措施提高学习活跃度。

针对企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,890大学重磅升级,为企业重点解决上述三个培训痛点。

1. 体系化的严选课程

从六大知识模块出发,搭建可落地、可迭代、系统化的线上培训体系,覆盖不同层级员工的学习需求,推动企业形成持续学习的企业文化。

2. 全周期、精细化运营服务

890大学为企业提供系统运营、用户运营、数据运营等贴心运营服务,提供从新人加入活动、读书活动、直播活动、积分体系等各环节保障学习计划。同时,反馈以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报告,让学习效果可量化、可视化。

3. 更便捷的学习平台

890大学提供更简洁、更人性化的在线学习平台,让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动,而后台的学习数据库则可记录员工学习轨迹,掌握员工学习效果,方便企业进行便捷管理。

我们希望,把这个时代优质、前沿、专业的商业知识,提供给每一位员工。“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”,让企业和员工一起共同学习,实现知识赋能,为企业成长加速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